📸 图说美国新闻|每周精选栏目

八月初,德州再次成为美国政治新闻的焦点。州议会共和党人计画在2026年国会中期选举前,临时重划40个国会选区,尽管距离上一次重划仅过去四年。为阻止这一举动,超过50名民主党州众议员集体逃离德州,飞往伊利诺伊、纽约、马萨诸塞等地,让议会无法达到三分之二法定表决人数。这场对峙迅速升级为一场涉及州际对抗、联邦执法的政治风暴。
美国人口普查逢整数年进行,每十年一次。随后各州根据普查结果重新划定国会和州议会选区的边界,也就是重划选区(redistricting),目的是保障每个选区人口大致相等。但法律并未规定具体的划法,而绘制地图的主导权又掌握在执政党之手,这就给政治操纵留下了巨大空间。
这种利用划区来谋取党派利益的手法,被称为「杰利蝾螈」(gerrymandering)。这一词源于1812年马萨诸塞州州长杰利(Elbridge Gerry)批准的一张扭曲得像蝾螈的选区地图。这种地图往往边界怪异,与自然社区的界线毫无关联。两个常见的「杰利蝾螈」策略是「捆绑」和「分割」,前者把反对党选民集中到少数选区,「浪费」他们的选票(类似田忌赛马),后者将反对党选民分散到多个选区,让他们在任何一个区都难以形成多数。2018年中期选举时,共和党在威斯康星州靠着2011年由自己主导的「杰利蝾螈」,在仅拿到45%选票的情况下,就拿下了州众议院63%的席位。
另一层争议是中期重划,也就是在十年一次的例行重划之间额外重划。多数情况下,各州两党会遵循一定默契,不轻易在十年内改图。中期重划往往是因为法院判定上一次划图违宪。主动中期重划会被批评为破坏稳定规则、加剧党派对立,也容易触发其他州的报复。
「杰利蝾螈」常被视为对美国民主的一大顽疾,因为这种操作意味着不是选民选举立法者,而是立法者自行选择选民。在美国民调中,多数选民认为「杰利蝾螈」有损民主。然而在高度极化的政治环境下,人们的态度往往取决于操刀者是谁:若是「我方」党派乱划图,支持者可能默许,甚至称之为正当防御;而当对方操刀,则群起攻之。这就导致了改革重划选区制度的呼声虽高,但在政治现实中推进缓慢。
德州在美国政治版图中举足轻重。它是全美人口第二多的州,目前在国会的435个席位中拥有38席,且长期由共和党控制州长与州议会。
2003年,德州曾发生过一次着名的中期重划。当时,共和党在2002年赢得州众议院多数后,迅速废除了2001年绘制的地图,改为更有利于自己的版本。这一举动打破了十年重划一次的惯例,引发民主党议员集体逃会抗议。但最终共和党方案仍获通过,帮助该党在2004年国会选举中,在德萨斯取得与支持度不成比例的大胜。2003年的德州重划成为美国政治史上最具争议的党派中期重划案例。
今年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像是2003年的翻版,但更具火药味。共和党提出的计划是在2021年人口普查后制定的地图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全面改划。与2003年不同的是,今次的现行地图本已对共和党有利,他们的目标并非推翻不利地图,而是要进一步压缩民主党的生存空间。
共和党方面的目标很直接:在2026年中期选举前,改动选区边界,力争新增多达5个安全席位。事实上,德州的今次重划是由特朗普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起初州长阿博特(Greg Abbott)和多数共和党籍州众议院态度都有所保留,担心重划反而会带来负面结果。但在特朗普致电施压后,他们纷纷改变立场,将重划列入特别议程。
民主党阵营则视之为赤裸裸的权力滥用。他们指责新地图削弱了拉丁裔和非裔选民的影响力,违反《选举权法》。超过50名民主党州众议员选择离开德州,以阻止议会达到三分之二表决法定人数。这自然让人回想起2003年的德州重划风波,但今次民主党议员逃会规模更大、协调更紧密。
共和党反击迅速而强硬。州长与议会领导人威胁停发薪资、发起弹劾、撤销席位,甚至要以贿赂罪起诉这些议员。
随后,加州、纽约、伊利诺伊等蓝州政界已放话:他们反对「杰利蝾螈」,但如果德州共和党决定「玩脏的」,他们也会奉陪到底。只要德州重划成功,他们也会考虑中期重划,以削弱共和党在本州的优势选区。一旦这种报复性操作蔓延,美国可能陷入跨州「蝾螈军备竞赛」,政治版图不断被人为改造。
在这场全国性重划风波中,加州州长纽森(Gavin Newsom)姿态尤为高调。他不仅计划在11月发起一场有关重划选区的全州公投,还在全美范围内展开舆论攻势。纽森目前是2028年总统大选民主党阵营中民调支持率最高的潜在候选人,今次显然也是在为自己的全国政治版图提前铺路。不过,这一策略的赌注不低——如果公投失利,他几乎等于在民主党初选中提前失血;同样地,如果德州的中期重划在2026年选举中未达到预期效果,也将对特朗普的政治声势构成巨大打击。
走入端传媒编辑室幕后,一览记者手记、新闻观察与未曝光的故事。
🗞️ 不能错过的五则美国新闻|由特约记者谢达文为你精挑细选
特朗普政府宣布解除禁令,允许芯片大厂辉达(Nvdia)、超微(AMD)向中国出口有助于发展AI的特定新型芯片,代价是需上缴其利润的15%。The Hill 此篇报导综合专家的意见,指出此一协议相当不寻常:此例一开,未来其他因为国安而被禁止输往中国的科技产品、包含更先进的芯片,是否亦能比照办理?而美国法明文禁止开征「出口税」,白宫此一政策是否合法?
延伸阅读:英伟达解禁售华H20芯片后即遭中方约谈,《人民日报》评论问「让我怎么相信你
尽管华盛顿特区的犯罪率已经锐减,特朗普仍宣称治安失控,史无前例派遣国民兵和联邦执法人力接管首都。《华盛顿邮报》此篇报导指出:MAGA意见领袖近年持续论述民主党主政的城市、尤其是特区的犯罪失控,而本周相关网路讨论又大增300%。该篇报导也回顾历史,指出右翼半世纪来皆常宣称都市犯罪恶化,藉以攻击民主党无心处理犯罪,首都是尤其常见的目标。
延伸阅读:于去年4月,端传媒也有一篇报导,透过数据呈现美国「犯罪率降低,但民众认为犯罪恶化」的长期趋势,并回顾历史研究,指出这与两党竞争、媒体报导与种族冲突的关联。
8月15日,特朗普与普钦将在阿拉斯加会面。《华尔街日报》采访多位俄罗斯专家,评估莫斯科无意和谈,除非乌克兰割让俄军三年来都无法攻下的若干城市。他们认为,俄方希望将美俄关系与乌克兰问题脱钩,比如在基础建设等方面与特朗普合作;不论如何,对遭西方孤立多年的普钦而言,光是能和美国总统公开会面、平起平坐,本身就已是一场对外和对内的重要胜利。
美国国务院公布年度人权报告。NPR报导将其与过去报告比较,发现对威权国家的检视大幅减少,比如不再提及中国政府打压一般人民言论自由。整体而言,对于公平审判、骚扰人权组织等的章节都被删除。相反地,报告反而大幅抨击英国法规对仇恨言论的限制。人权团体指出,国务院报告是法院审查政治庇护、国会决定预算的重要参考,政府此举将大幅降低其效用。
政治媒体Politico独家报导指出,一名洛杉矶律师义务承接一起遣返案件,试图帮助一位赫蒙裔移民免于被遣返至寮国。案件失败之后,司法部首开先例,移请法院惩戒该名律师,主张该名律师提起「滥诉」,包含坚持「曲解」政府遣返该名个案的法律依据。这反映了司法部可能有意落实特朗普于三月下旬的命令,要求阻挡移民法执行的律师及其事务所「负起责任」。
有任何想法想跟我们分享吗?
🇺🇸 来自端传媒的美国报导|延伸阅读推荐
谢谢你的阅读
如果你对本期「美国时间」内容有任何回馈,欢迎来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