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即将闭幕,看新闻图片,眼熟的“例牌菜”填满屏幕。国家领导人和主要官员、少数民族代表与礼仪小姐、飘扬的红旗及雾霾,也少不了万人礼堂天花板上的耀眼红星。
万人礼堂的圆穹型天花板上,500盏天灯星罗棋布,40个葵花灯伴着中央的红色五角星吊灯,金碧辉煌。我们搜集了历年,从各个摄影师的角度仰视这个共产和社会主义的标志,闪闪发亮的红光里,你们看到什么?
三月寒流再临,然而除了寒意,香港近日更笼罩着一阵愁郁气氛。连续多宗青少年自杀个案,令社会注视到年轻人情绪问题。两个热心市民因此发起「小白花行动」,从社区出发,希望大众不要只讨论死亡数字或猜测死者自杀原因,以行动关注身边人,防止悲剧再发生。
发起人Pasu曾经从事殡仪业五年,他指:「平时戴小白花代表,有亲人离去,人地见到可以关心你」。他说白花来自守孝仪式:「希望转化成一种信念,代表关心学生或年轻人」。
当晚两位发起人Pasu跟 Juno原来事先并不认识,但二人都有相同理念,Juno便于社交网站联系,建议当晚到油麻地邀请街坊参与行动。 Juno指自己本身只是普通市民,她认为:「平常人如我,无需什么专业背景,也可以有行动去关心身边人。」
「小白花行动」
日本311震灾及福岛核事故5周年将满,日前东京检察局终以涉过失致死伤罪,向东京地方法院刑事起诉核事故期间东京电力公司高层;环保组织同时警告,事故对福岛一带的树木和昆虫造成的影响续渐浮现,出现突变。
然而,顿成鬼域,生人勿近的福岛有不少工作人员仍然选择留守,处理这个人类对地球造成,不可挽回的遗害。Getty Images摄影师 Christopher Furlong 上月进入了灾区,为这些留在福岛的工作人员拍摄了一辑人像图片,从他们的眼神裹,你会看到视死如归的坚定。
明天是东日本大地震五周年。五年前的3月11日,一个九级大地震带来的海啸,夺去了日本东北部海岸附近超过16000个生命,超过2500人失踪。东京电力公司其下的福岛第一核电站酿成的核灾难,为当地居民造成的创伤至今仍未磨灭。
Takayuki Ueno(译:上野),住在福岛核电站22公里外的一个地方,在这五年间,他日以继夜,从不浪费过任何刹那,在极高辐射量的封锁区域里搜寻被海啸卷走的家人。灾难发生初期,上野找到了母亲和女儿Erika的遗体,然而他的父亲,以及年仅3岁的儿子Kotaro,一直搜寻不果。
「作为一个家长,我的职责是好好保护孩子,可惜我没有做到,我成为了最差的父母,」他补充:「我想好好向孩子道歉,那时候我还能够把Erika抱在怀内,跟她说对不起,但我仍然未能够找到Kotaro,
去年9月至今,19个年轻学生陆续告别人世,震惊香港社会。这辑影像,凭吊时空中的最後痕迹。
2016年1月16日,台湾民进党蔡英文当选为总统,她的当选除了带来了政党轮替,也象征着亚洲女性参政权力达到高峰。回望20世纪初,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工作的自由、经过不断努力争取后才有投票权。 1893年,属英国自治洲的纽西兰赋予女性投票权、1907年被俄罗斯统治的芬兰才开始让女性投票。百年过去,女性从政越见寻常,但这一切都靠历来多人努力不懈的参与女权运动、争取女性与男性平等。
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了大量二十世界初的珍贵历史黑白照片,纪录了女性刚刚踏入职场的珍贵画面。照片主角包括1905的洗衣场女工、1910年的女矿工、一战时期的汽车厂女工等等。一战后,不少职场女性都要把职位让回予退役军人,然而仍有女工留在生产线当蓝领工人。及至今天,女性担任白领和私人企业高层已见普及。现代职场女性要兼顾工作、照顾家人、养育小孩,责任比历史照片中的妇女有过之无不及。就在三月八日妇女节前,重温妇女投身职场的历史照片,
为阻挠反恐法案通过,韩国国会自1969年首次出现议员拉布。共同民主党议员郑清来上周六凌晨开始拉布至下午,连续发言近12小时,更打破了国会最长发言纪录。打这场拉布战的议员各出其谋,有人特地穿着舒适的运动鞋,有人尽量减少喝水,避免要上洗手间。然而世界各地议会的抗争又岂止这两道板斧?
日本两派议员为新安保法大打出手,科索沃反对派议员于议会施放催泪气体,台湾反服贸协 议的学生一举冲进并占领了立法院,巴拉圭议员用铁链将自己锁在议席,巴西反政府示威者闯入市政厅,乌克兰议员将一桶钱币倒向一名政府代表。
跑道向海延伸、货柜锈迹斑驳⋯⋯淡去的工业活动成为公共休闲空间底色。香港西环码头,自由发挥的街坊和游客在此营造出一派城市诗意。
台湾摄影大师张照堂,以及艺术家兼导演陈耀圻,将来港参与公开放映会,并于会后座谈会与观众分享影像与社会的互动。放映会将播放六段由张照堂及陈耀圻拍摄的影片,包括《纪念陈达》、《王船祭典》、《刘必稼》等等。张照堂及陈耀圻为M的驻场艺术家。
《纪念陈达》为张照堂于1970年代拍摄的彩色影片。影片包含不同场景,分别是1972年的台湾恒春、1977年的台北稻草人餐厅及1981年在台北关渡河岸拍摄的演奏录影。陈达在片中吟唱对恒春历史风土的介绍。 《刘必稼》则是陈耀圻所拍摄的纪录片,内容为待退军人到花莲木瓜溪畔恳荒。
是次活动放映的作品过往少作放映,作品反映了六十、七十年代的台湾社会,并启发了台湾当时流动影像、视觉艺术及实验剧场的发展。活动免费入场,但需事先报??名。
驻访艺术家计划 ── 台湾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