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角迷你倉大火,燃燒108小時後終於救熄。過千度高溫,帶走了高級消防隊長張耀升和隊目許志傑的性命,也令十多名消防員受傷及不適送院,迷你倉複雜的建築間隔和防火問題引起關注,前線消防員以「迷宮」形容這場27年以來,燃燒最久的長命火。網上流傳一段段聲稱來自前線消防員的聲帶,質疑高層在現場的指揮能力。兩名消防員殉職後,市民反應強烈,自發到現場送水送食物,為消防員打氣,更提出在無人被困情況下不要再安排消防員進火場。在情緒外,這場火災的很多疑問,尚有待解答。
108小時的火場,溫度漸漸下降,端傳媒七名攝影師在不同時段於現場拍攝,以不同的角度紀錄這場無情火中的人性,拍攝消防員以自己生命作賭注,搶救市民的生命和財產;也在現場尋找被人存放在迷你倉的寶貝,當中有發黃的家庭合照,也有年代久遠的本地漫畫。
第一天
香港攝影大師何藩可謂真正世界級大師,早在五、六十年前已經蜚聲國際。6月19日,何藩在美國加州聖荷西與世長辭,享年84歲。
英國脫歐公投對你有何影響?要看你身在哪一個區域了,你所在地最關注什麼?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什麼看法?
縱觀中港台大城市,醫院成了怨聲載道的場所,甚至暴力衝突的受災地。我們的醫院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你,漂在香港嗎?想留下或是離開?你在香港的生活是什麼樣?來測一測,你和這座城市的緣分,幾深?幾淺?
「好似(好像)故事中的獵人那樣,在追逐動物的過程中,走進一片天地,不知不覺,人已在暮色之中。」新書《Vajrayāna》的自述如此寫道。從廣場到喜瑪拉雅山,二十七年的路程,黄勤帶由壯年走到將近花甲,這個獵人的變化讓人很感興趣。
一九五七年生的黄勤帶是資深紀實攝影師,曾於日本修讀攝影課程,攝影集《89廣場的日子》是重要的六四事件紀實作品。或許因為受當時日本攝影的影響,他的照片裡如像有另一套無以名狀的語言,尤其拍攝運動中的細節,展現出獨特的視角。那些滿懷信念的面孔、血脈沸騰的晝夜,到武力鎮壓的場面,震憾人心。翻閱攝影集,就像跟隨黄勤帶在昔日的廣場上穿梭於群眾之間,他所拍下的每一個畫面都深刻難忘。
27年前的今天,北京清晨一片血色,27年過去,我們距離「歷史無感」還有多遠?
酷熱、乾旱、難以生存;忘我、狂歡、活在當下。美國內華達州的「火人祭」(Burning Man Festival) 是全球數一數二最瘋狂的藝術祭。「火人祭」選址在內華達州的黑石沙漠(Black Rock Desert) ,時間為每年的八月底至九月,為期八天的藝術祭鼓勵參加者撇開過去,感受當下,盡情狂歡並展示真我。
1986年開始的火人祭,理念是表現最真實的自己。 火人祭有十大原則, 包括絕對的包容(radical inclusion)、互相送贈所需(gifting)、去商品化(
作為一個攝影工作者,置身於這樣的歷史場合,我本能地透過觀景器的框框,去紀錄自己對這次歷史運動的視點和感受。
開始的時候,我樂觀地認為眼前的一切,都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然經過。直至彈壓發生後,我才真正體會到歷史長河在這塊古老的國土上,會是如何的迂迴曲折。
回想起五月四日那天,數以萬計的北京高校學生走在長安街上,高呼反貪官,反腐敗的情景,不禁令人懷疑這是否歷史向中國人所作的一種嘲弄,因為這與七十年前所發生的「五四運動」是何等的相似。
從北京回到香港,轉瞬一年多了。在這些日子裡,不少人的「記憶沉澱」,都不時隨著社會上的大小事情而翻滾著。
在九十年代的今天,我整理著這批屬於八十年代末發生在中國首都北京的影像,結以成集。希望這本小小的攝影集能成為自己經歷中的一次回憶。但我相信,這些回憶只不過是九十年代中國的序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