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至今,19個年輕學生陸續告別人世,震驚香港社會。這輯影像,憑弔時空中的最後痕跡。
2016年1月16日,台灣民進黨蔡英文當選為總統,她的當選除了帶來了政黨輪替,也象徵著亞洲女性參政權力達到高峰。回望20世紀初,女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有工作的自由、經過不斷努力爭取後才有投票權。1893年,屬英國自治洲的紐西蘭賦予女性投票權、1907年被俄羅斯統治的芬蘭才開始讓女性投票。百年過去,女性從政越見尋常,但這一切都靠歷來多人努力不懈的參與女權運動、爭取女性與男性平等。
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了大量二十世界初的珍貴歷史黑白照片,紀錄了女性剛剛踏入職場的珍貴畫面。照片主角包括1905的洗衣場女工、1910年的女礦工、一戰時期的汽車廠女工等等。一戰後,不少職場女性都要把職位讓回予退役軍人,然而仍有女工留在生產線當藍領工人。及至今天,女性擔任白領和私人企業高層已見普及。現代職場女性要兼顧工作、照顧家人、養育小孩,責任比歷史照片中的婦女有過之無不及。就在三月八日婦女節前,重温婦女投身職場的歷史照片,
為阻撓反恐法案通過,韓國國會自1969年首次出現議員拉布。共同民主黨議員鄭清來上週六淩晨開始拉布至下午,連續發言近12小時,更打破了國會最長發言紀錄。打這場拉布戰的議員各出其謀,有人特地穿着舒適的運動鞋,有人盡量減少喝水,避免要上洗手間。然而世界各地議會的抗爭又豈止這兩道板斧?
日本兩派議員為新安保法大打出手,科索沃反對派議員於議會施放催淚氣體,台灣反服貿協議的學生一舉衝進並佔領了立法院,巴拉圭議員用鐵鏈將自己鎖在議席,巴西反政府示威者闖入市政廳,烏克蘭議員將一桶錢幣倒向一名政府代表。
跑道向海延伸、貨櫃鏽跡斑駁⋯⋯淡去的工業活動成為公共休閒空間底色。香港西環碼頭,自由發揮的街坊和遊客在此營造出一派城市詩意。
台灣攝影大師張照堂,以及藝術家兼導演陳耀圻,將來港參與公開放映會,並於會後座談會與觀眾分享影像與社會的互動。放映會將播放六段由張照堂及陳耀圻拍攝的影片,包括《紀念陳達》、《王船祭典》、《劉必稼》等等。張照堂及陳耀圻為M+的駐訪藝術家。
《紀念陳達》為張照堂於1970年代拍攝的彩色影片。影片包含不同場景,分別是1972年的台灣恒春、1977年的台北稻草人餐廳及1981年在台北關渡河岸拍攝的演奏錄影。陳達在片中吟唱對恒春歷史風土的介紹。《劉必稼》則是陳耀圻所拍攝的紀錄片,內容為待退軍人到花蓮木瓜溪畔懇荒。
是次活動放映的作品過往少作放映,作品反映了六十、七十年代的台灣社會,並啟發了台灣當時流動影像、視覺藝術及實驗劇場的發展。活動免費入場,但需事先報名。
駐訪藝術家計劃 ── 台灣六十、
只是槍走火?為什麼不救人?為什麼白人警察與華人警察區別對待?端傳媒邀請你通過虛擬法庭了解梁彼得案的前前後後。
【2015年度圖片】Warren Richardson,澳洲,「對新生命的盼望」
新聞攝影界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獎項--世界新聞攝影獎2015於上周公佈得獎名單,年度圖片大獎由澳洲攝影師理察遜(Warren Richardson)奪得。他的一幀黑白照紀錄了難民在匈牙利與塞爾維亞邊境把嬰兒遞向鐵絲網的另一端,粗糙的微粒、焦急疲憊的眼神、跨越時間的感覺,都是評審挑選這張相片的原因。
來自世界著名傳媒機構的18位評審委員在二月初以兩周時間,在荷蘭的世界新聞攝影獎總部評審照片。法新社的攝影總監法蘭斯 (Francis Kohn)稱,今屆參賽作品主要圍繞數個主題,其中歐洲難民潮的作品數量最多,其次為去年四月的尼泊爾大地震,及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另外也有不少照片拍攝中國天津爆炸。他指,會方收到大量黑白照參賽作品,但黑白照並不一定比彩色照優勝。他解釋:
台南大地震後十餘天,最後一名遇難者被搜出,災區亦大致清理完畢。搜救隊在維冠金龍大樓清出了四百多件失物,放置在附近的活動中心。連日來,家屬民眾前來翻翻找找,家庭相薄、保單以至刮刮樂都陸陸續續被認領,然而當中一些,可能將會面臨遙遙無期的等待。
地震後,民眾至招領處試圖尋找自己的東西。
過去一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都舉行狂歡節,在為期40天的齋戒月來臨前盡情享樂。根據傳統天主教教條,教徒需於復活節前40天開始守齋戒。不少地區的教徒會在齋戒開始前的數天舉行狂歡節,盡情玩喝玩樂,而嘉年華一字(carnival)在拉丁語的原意就是戒除肉食。端傳媒攝影組挑選了巴西、法國、意大利和海地的嘉年華照片,分享節慶中的歡樂。
南美洲的巴西里約熱內盧在上周三的齋戒日開始前舉行為期五天的狂歡節,其中最矚目的是花車森巴舞大遊行。森巴學校每年會花大量時間為這節日綵排和設計花車、服裝、舞步,學校要參與比賽,只有勝出比賽的八隊隊伍,才能參與里約熱內盧狂歡節最後一天的大型花車巡遊表演。二月對南半球國家來說是全年最熱的時候,里約也不例外,惟酷熱的天氣無阻巴西人及遊客參與節日,里約狂歡節每年吸引約50萬遊客到來慶祝。
法國南部城市尼斯也有慶典,今年的慶祝活動為期15日,由2月13日至28日,比里約的狂歡節更長。尼斯的慶典包括花車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