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時他們是國軍、是共軍、是日本軍護、是華籍英兵;戰爭結束之後,他們進入不同華人社會,截然不同的歷史通道。
承蒙端傳媒的邀請撰寫一下自己對攝影文化的看法,正躊躇著該寫什麼樣的題材時,忽發醒起自己以攝影師身分發表文章都已好些日子,叫我疑惑的是經過這些年來像我這種「素人」(即不是以學者立場自居)身分去發表自己的攝影觀點的攝影人,到現在還是鳳毛麟角。
以「博歷」來算自己其實都算得上資深罷,我早期的「博客」建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當時甚至在沒有什麼「博客」的概念,都是在自己架設的網站裏張貼些文章,迫著我要去學習那些磨人的html語言。那個所謂「博客」沒有留言功能,沒有轉載捷徑,也不知點擊率如何,當然“like”也是欠奉,跟當今強調分享的想法截然不同。
寫文章的目的也實在單純得可以,當時剛從大學畢業,
世界各地攝影師在馬其頓、希臘、法國等著陸點拍下照片,訴說難民在生死邊界掙扎的故事。
2007年BERSIH 1.0,造就了2008年的選舉海嘯;2011年BERSIH 2.0,在面對警察的暴力時,示威者打破了種族、宗教和文化的隔閡;2012年BERSIH 3.0,導致國陣只能以47%的總選票掌權。經歷了三次集會,BERSIH 4.0,人們再次走出來,在吉隆坡的街頭上,要求首相納吉下台,期許著更大的改變。
BERSIH 是馬來語潔淨的意思,示威者使用BERSIH代表希望有一個廉潔政府,反對選舉舞弊和各種不公義政策。
對於BERSIH 4.0,
10年過去了,「廢青」標籤從1.0演變到5.0,究竟社會對這群年輕人是更加理解,還是更加誤解?
美國南卡羅萊納州查爾斯頓發生的致命槍擊案,一名白人在當地的一座黑人教堂開槍,造成九人死亡,再度引起國內對種族主義的關注。南北戰爭結束已150多年,但種族主義代表組織三K黨 (Ku Klux Klan)的身影今日依然存在。據美國南方貧困法律中心調查顯示,1920 年代三K黨於美國有超過 600萬個成員,至今仍有 72 個分支、約 3000名成員;而其標誌恐嚇性儀式-點燃十字架,仍然在某些地域進行。自由攝影師 Johnny Milano 在 2012 年開始接觸這些白人至上主義分子的活動,獲組織 National
2015年8月12日深夜,天津濱海新區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并引起了周圍多家工廠的二次爆炸。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顯示,第二次爆炸接近2.9級地震,相當于21噸TNT爆炸。截至目前,爆炸已導致104人死亡,71人重傷。
這起在工業區發生的爆炸對附近多處居民區造成了嚴重破壞,亦暴露出當地缺乏規劃,工業區、居民區混建。不少居民樓的玻璃被震碎,門框和電梯變形,亦有很多住戶在爆炸中受傷。在小區內部,玻璃的碎片還躺在房間地上,樓梯間的牆上留下居民匆忙撤離的血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