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達的過程中,如何保證數據準確?將數據帶入視覺藝術時,會有何技術上的角力?在最後的呈現中,又如何加入藝術的想像力?端傳媒舉辦「香港關你X事」視覺展,詮釋數據、藝術與故事三者之間的關係。
17歲、38歲、57歲...... 他們生於不同世代,對29年前的六四事件有著不一樣的記憶,為什麼這一晚,他們都走到維園?
時間回到1989年,你是一名報社編輯。從29年前的4月22日開始,如果是你,你會在每個重要時間節點,做出什麼選擇?
馮克力的《老照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給普羅大眾一個非常開放的空間,以圖像訴說多元化的個人微觀歷史。這種歷史重構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似乎已逐漸消退,取而代之,是被高度集權的政府強力宣示的大論述和統一口徑。
還未來得及揮別晚春和初夏,香港已經一頭扎進炎熱盛夏,酷熱天氣警告已持續生效超過320小時。近年香港氣候變化加劇,大自然正在發出哀鳴。
一夜之間,草原如此深厚,如此神秘,如此遙遠,我斷送了自己的一生,在北方悲傷的黃昏的原野。
一片混雜著憂慮、恐慌和不確定的情緒,近來瀰漫在伊朗上空。
「知識分子們發現群眾不再需要他們來獲得知識;群眾們所了解的比知識分子更完美、更清晰」
十年前被埋在北川中學廢墟下的男生告訴我,他不明白為什麼大家總是把512過得喜慶。「我們都是踏著別人的鮮血走過來的,這應該是一個黑色的日子。」
心理輔導員高金英說:「我們的陪同就是make a difference.」
當年慘烈的、悲慟的、讓人激憤的,如今都換上了平靜的妝容。地震中倒塌學校的原址,現在無處可尋,只能靠當地人的記憶,給不甘心的訪問者帶路。
今天是五四運動99週年,台灣教育部日前駁回管中閔當選台大校長遴選結果,部分台大師生今天發起「新五四運動」,不少學生、校友、社會人士湧入椰林大道,前總統馬英九也到場聲援大學自主行動。挺管、反管勢力也在此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