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
Google Earth帶你看巴黎恐襲──一場針對城市生活的戰爭
Google Earth帶你看巴黎恐襲:一場針對城市生活的戰爭 不是艾菲爾鐵塔,不是香榭麗舍大道,此次恐襲都發生在城市生活日常之處,讓我們借Google Earth一探究竟。 六場恐怖襲擊中五場都集中在巴黎市的十區和十一區。兩區人口密集,原本是工人階層居住區,近年來常住人口族裔、國籍較為混雜。這兩區並非外國遊客熱愛參觀的地方。 十區巴塔克蘭劇院距離《查理週刊》編輯部不遠,是這次恐襲死亡人數最多的地方。當晚美國加州搖滾樂隊「Eagles of Death Metal」 在劇院音樂廳舉辦演唱會,一千多名樂迷聚集在這裏。演出即將結束時,槍手開始射殺廳內的人群,並在警察趕來之前挾持多名人質。目擊者槍手「血洗」
彩色裹屍布
我在觀塘某工業大廈租了一個小小的儲物間暨辦公室,那個工廠大廈的頂層開設了一家做寵物善終服務生意的公司,說白了其實就是寵物屍體的火化場,有些時候乘搭升降機,總會有機會碰上員工推著一個個不鏽鋼做的鐵箱,稍為有點智商也知道裡面盛載的是寵物的屍體,但有些時候他們推著的是我們家用盛載衣服的那種半透明膠箱,看得到裡面是用了些彩色斑斕的毛巾蓋著些東西,大概想讓人看來不會感到不安,但實在又能否掩飾得到。我對跟寵物屍體同坐一個升降機並不感到惡心或忌諱,只是這種叫我措手不及的表現,反而挑起我的厭惡情緒。 9月2日敘利亞3歲男童艾蘭(Aylan Kurdi) 偷渡葬身大海,伏屍土耳奇海灘的照片,大概也有如此叫我「措手不及」的感覺。不少朋友也叫我點評一下這次圖片所帶出來的訊息,當中也有著消費災難的指責。我第一時間的想法是,自己需要好好的去沉殿一下想法,尤其當網上瘋狂地轉載圖片,到改圖致哀,到各國政客開始打人道主義牌,連伊斯蘭國也開始recontextualize這個畫面作政治宣傳時,很容易變得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