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傘運動圖輯:一年以後
去年九月在香港爆發的雨傘運動留下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在雨傘運動一周年前夕,路透社攝影記者 Tyrone Siu 重回金鐘、旺角和銅鑼灣,拍下城市現在的面貌,與去年的佔領區作比對。 雨傘運動最令人動容的是參與運動的每個市民,由學生、關心政治的香港人、到長者。參與過運動的佔領者在一年後又有何變化呢?
去年九月在香港爆發的雨傘運動留下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在雨傘運動一周年前夕,路透社攝影記者 Tyrone Siu 重回金鐘、旺角和銅鑼灣,拍下城市現在的面貌,與去年的佔領區作比對。 雨傘運動最令人動容的是參與運動的每個市民,由學生、關心政治的香港人、到長者。參與過運動的佔領者在一年後又有何變化呢?
汗水直流,皮膚灼熱發燙,太陽把人曬得暈昡。西九高鐵地盤的工人都趁空檔在陰涼處喝口涼水,小睡片刻。唯獨阿宗仍然拿著相機到處拍照,把港深廣高鐵西九總站的日常都仔細紀錄。始終放不下相機,因為他曾經是一名攝影記者。 五年前畢業於觀塘職業訓練學校,阿宗主修攝影。讀書時他以正被清拆工廠區為主題,把沙田、大埔、長沙灣的工廈都拍下,做了一系列圖輯。畢業後他投身攝記行列,曾在《成報》、《新報》、《星島日報》擔任攝影記者。最深印象是2012年採訪候任特首梁振英的僭建醜聞。 2012年6月,梁振英被《明報》踢爆出大宅有僭建物,阿宗與行家們由下午起在梁宅外守候,沒料到梁振英傍晚在大宅外親自回應事件。前線記者工作需然辛苦,
歐洲爆發難民潮,來自伊拉克與敘利亞等中東戰區的難民,相繼冒險前往鄰近的歐洲國家尋求庇護,他們途經土耳其、希臘中轉到匈牙利、比利時、德國,以至世界各地,包括7000公里外的地方尋求庇護——香港。據《南華早報》報導,入境署確認收到一位敘利亞難民的尋求庇護登記,成為香港尋求庇護者的其中一員。 由於香港政府沒有簽署1951年聯合國《關於難民地位公約》,來港尋求庇護者一般向入境處以《酷刑公約》作「酷刑聲請」申請。入境處向端傳媒表示,截至2015年7月尾,入境處處理了2237宗申請,超過10000宗個案仍等待處理,而其中只有12宗申請獲接納,審核成功率少於百份之一。 香港每年潛居約一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尋求庇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