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繼續做的,也會成為國殤之柱故事的一部分,這就是我想要的,讓它去反映香港民主、自由的狀況。」
在一片燭海徹底消失之前,端傳媒搜集整理了歷年維園集會現場的珍貴相片。
直到香港的衝突升高,我才更為意識到手上這些書各自與香港皆存在著某些關聯,以及這些關聯對於香港的啟示意義。
在這寬廣的維園足球場,人們每一年如候鳥般準時赴約,他們為何而來,又希望將自己的感情和力量帶往何處?
一切變得模糊之前,端傳媒走訪多地,以聲音和影像留住一片記憶的虛擬場所。
「你知道,在那個訊息不對等的社會裡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採集影像,如此而已。」
17歲、38歲、57歲...... 他們生於不同世代,對29年前的六四事件有著不一樣的記憶,為什麼這一晚,他們都走到維園?
時間回到1989年,你是一名報社編輯。從29年前的4月22日開始,如果是你,你會在每個重要時間節點,做出什麼選擇?
面對本土質疑和中國強權,未來六四悼念活動將走向何方?6月4日的維園燭光,仍會年年燃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