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成有來北京不到五年,搬了八次家,都是因為租住的房屋要拆。這一回更「要命」,房東給了期限:三天內必須搬走。汪成有跑斷了腿,終於在離家不遠的公寓裏租到一間房——也是暫時落腳,因為新租的房明年開春兒也得拆。
自從11月18日那場火災之後,北京展開為期40天的清理行動,四、五環內外的出租公寓幾乎無一倖免,寄居在這些公寓裏的所謂「低端人口」被要求在三天內搬離。
汪成有就是其中之一。2017年12月1日,我們在北京東五環的一處公寓遇到了正在搬家的汪成有和太太李京。這是公寓限定搬離的最後一天。
汪成有生於1969年,湖北人,幾年前來北京打工,在一家電視購物公司做快遞員,月入5、6千。太太李京是北京人,今年35歲,
一股由上而下的寒風吹散了村內的歡聲笑語,一場充滿爭議的清除「低端人口」運動,把後廠村的村民盡數驅逐,如今枯葉滿地,街道空無一人。
曾經住滿了農民工的村落,現在看起來更像經歷了一次嚴重天災,灰塵橫飛,瓦礫成堆。
我們用數據記錄下北京安全隱患清理行動的影響範圍和力度,並揭露清理背後,嚴厲控制人口規模的北京城市規劃。
「一些人回老家去了,特別是帶著孩子的,冬天沒電太不方便。但也有帶娃的留下,有家人的嬰兒四五個月大」
響應「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新建村早已規劃了整體拆遷方案。火災之後,拆遷節奏更快了。
香港總是在計算自己的時間:1997,2017,2047,轉眼廿年,未來又還有多少自由自在的時光? 美聯社攝影師余偉建(Vincent Yu)表示,希望透過展覽,傳遞對未來對憂慮,這是他自九七回歸前夕已隱約感受到的。
10月24日,中共十九大在北京閉幕。過去一週,人民大會堂裏的2200多名黨代表們在一次次會議中決定了中國未來的核心領導層,人民大會堂外的北京城則戒備森嚴、安檢處處,這座古老的城市又迎來了五年一度的「黨代會時間」。我們的攝影師在城裏到處逛了逛,用鏡頭帶你看看十九大進行時的北京。
中國政府的一個放假政策,引發了地球上每年一次的浩浩蕩蕩的人類大遷移。今年的黃金週成了「史上最長黃金週」,根據國家旅遊局預計,這八天內從海陸空等不同渠道出行的人數高達7.1億人次。
「很多當官的買習近平肖像去送人,買毛澤東肖像比較多是掛在自己家裏。」
著名漢學家林培瑞(Perry Link)如此評價劉霞的「孤獨星球系列」攝影:「作品的氛圍是悲傷的。然而,那些鋁箔紙做的物件堅忍不拔」。
香港人捱過憂愁喜樂,荊棘滿路,步步為營,終走到了20年這一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