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最瘋狂的年代,他並沒有因為恐懼而退縮,反而繼續揹著相機去見證和紀錄。文字、錄音、畫作、口述回顧......紀錄歷史有各種方式,而李振盛則深信影像是最強而有力的證據。他的照片,有當時共產黨的文宣,也有批鬥大會的實況,橫跨十年,見盡無數荒唐。
這些影像中,很有趣的一部份是他的「底片Panorama」。對於李振盛而言,今日智能手機的 Panorama (全景攝影) 科技似乎不甚新鮮。早在五十年前,李全憑穩定的手持技巧和準確判斷,把一片片紅潮拍下,再拼接起來。相片裏的群眾,旗幟鮮明,可是不知哪天,又會成為打倒對象,
時間靜止在兩點二十八分,數萬人命瞬間被淹沒於頹垣敗瓦之中。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黎克特制八級地震,由震央蔓延,波及地區超過10萬平方公里。八年過去,死亡數字在人們的記憶裡變得更加模糊,然而對於死難者家屬而言,傷痛並沒輕易磨滅,午夜夢迴始終難忘切膚之痛。
當天地震發生後,多處建築物倒塌,僅是校舍就有近七千間,令大量年輕學生罹難,使人更為心痛,天空彷彿驟然一片灰濛。一場地震,揭露「豆腐渣工程」的可怕,奪去無數中國人民的至親至愛,每逢重新觀看這場悲劇的新聞相片,仍覺當日慘況歷歷在目。
重建工程可以在短短數年修復基礎建設,但人的心靈傷口則需要更長時間癒合。回顧那些倉惶無助、驚心動魄的畫面,哀悼亡魂之餘,也希望死難者家屬早日走出陰霾,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即將閉幕,看新聞圖片,眼熟的「例牌菜」填滿屏幕。國家領導人和主要官員、少數民族代表與禮儀小姐、飄揚的紅旗及霧霾,也少不了萬人禮堂天花板上的耀眼紅星。
萬人禮堂的圓穹型天花板上,500盞天燈星羅棋布,40個葵花燈伴着中央的紅色五角星吊燈,金碧輝煌。我們搜集了歷年,從各個攝影師的角度仰視這個共產和社會主義的標誌,閃閃發亮的紅光裏,你們看到甚麼?
位處澄碧藍天和翠綠山谷中的青海玉樹結古鎮,是青海的中心地區。鎮上有牧民在山坡放牧、村民在溪流洗澡、小孩在平房間互相嬉戲玩耍。當記者走進平房堆的時候,卻在轉角看到印有「救災」二字的藍色帳篷,仿佛提醒著鎮上居民,五年前的青海大地震就像晴空中的陰霾般,從來沒有離開過他們。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縣發生黎克特制七點一級地震,結古鎮是地震重災區,多數房屋倒塌,滿目瘡痍。五年來政府大力重建災區,現在災區建了大量藍頂的水泥平房,讓災民有安身之所。政府同時亦在災後的青海興建了博物館和圖書館,惟這些公共設施只建了空殼,卻一直未開放使用。記者進內採訪,發現圖書館室內儼如廢墟。
玉樹地震不但摧毀中心地區結古鎮,附近的藏民村落也有大量房屋損毀。離結古鎮三小時車程的治多縣移民村住了許多不再放牧的藏民,地震奪去多人性命。2015年8月,
矽肺病,中國礦工最普遍的職業病。在空氣不流通、缺乏保護措施的作業環境,粉塵飛舞如幽靈。來自貧窮農村的工人一旦患上這種慢性病,只剩等死。無力向礦主追討醫藥費,也無力把生命多留一程。
距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城約20公里,沿喇榮溝往上行,是一座35年歷史的藏傳佛學院——現今世界最大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佛學院30年前成立的時候,只有30多人,到現在成千上萬的喇嘛、出家人以及研究佛學的學生在此出沒,於此念經祈福。遇上佛事法會活動,信眾更會倍增,並且吸引各地旅客前來參觀。
圖片社攝影師Kevin Frayer,捕捉了海拔4000米上佛學院的人和事,讓我們透過鏡頭,探看藏傳佛學的其中一個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