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過多次命懸一線的經歷,很難說出當中哪次最危險。」
中國當局用「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等名號定義江澤民,民間在傳播他唱歌、演講的影片,如何評價他,還有待歷史書寫。
大人說我們太年輕、不成熟,所以要保護我們,但其實是限制我們。我們已經18歲也成年了,為什麼不能享有公民權?
媒介的部落化、人們實際的公共生活萎縮、缺乏共同語言、象徵以及公共記憶,這些將對台灣公民民族主義發展造成難關。
在外有中國威權侵逼威脅,內有共同體想像再次離散迷途下,台灣共同體想像的最終答案是什麼?
策展人黎健強形容照片令這些景物既捕捉了真實,也像是一首首情感豐富而具表現主義風格的詩篇。
「相對靜止」實行前一天,市民於超市排隊大量購買生活所需;街上亦湧現人流,呼吸着最後一口「自由的空氣」。
如果將來回歸100年要研究香港,就可以重看我的照片。
這城變得太快,今天忘記了昨天。在一片旗海和花簇中,香港到底失去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