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的中、美、台賽局框架是否真的會在當今有所變動?兩岸之間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
「知識人可能也要調整一下自己的立場,不要把大眾的閲讀習慣、生活方式僅僅當作批判對象,也要嘗試去適應它。」
首座線上連儂牆博物館。每張便利貼,都是不可遺落的香港書籤。
當89年北京天安門運動以槍聲作結、一代青年開始流亡海外之時,台北街頭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廣場學運。以「廢除代表大陸各省的萬年國代」為主要訴求,這批出生於1970年前後的青年學生,意外地推動台灣90年代政治本土化、民主化的浪潮。
「鋼鐵韓粉」與「辣英粉」集結,走上街頭大喊一聲「凍蒜」,並深信只有那位「候選人」才是真正能守護台灣的人。
宮廟的「公共」與「政治」性格,使其在地方選舉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宮廟是否確實影響選舉?透過互動地圖,我們帶你一次看懂。
「明天」變得越來越不確定。2019年注定會被記住,一切席捲而來,我們會向何處去?
校園總有一天始終會復原,但有發生過的,便不能被推翻,歷史始終會記住那年那夕。
限煤是《巴黎協定》的重要組成。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是全球煤炭和煤電產業的關鍵持份方──不止在中國國內,也在中國以外。
在 2020 年的台灣總統、立委大選中,你有亡國感嗎?你認為將滅亡的是哪一個「國」家?
直到香港的衝突升高,我才更為意識到手上這些書各自與香港皆存在著某些關聯,以及這些關聯對於香港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