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少用政治漫畫,香港的最厚,台灣的標題字數最少。同一事件上,三地教材放大了什麼?迴避了什麼?
四十年來的中、美、台賽局框架是否真的會在當今有所變動?兩岸之間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的?
偶爾回憶台北不知從哪裡來的流浪貓,同樣躡著細步踏過長夜,那陣子晚上特別精神,可能體力過剩,也許失眠。
當89年北京天安門運動以槍聲作結、一代青年開始流亡海外之時,台北街頭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廣場學運。以「廢除代表大陸各省的萬年國代」為主要訴求,這批出生於1970年前後的青年學生,意外地推動台灣90年代政治本土化、民主化的浪潮。
「鋼鐵韓粉」與「辣英粉」集結,走上街頭大喊一聲「凍蒜」,並深信只有那位「候選人」才是真正能守護台灣的人。
各候選人無間地參香拜票已成日常,諸神與眾生的界線漸覺糢糊,當人間政治遇上滿天神佛,形成了一道台灣獨有的選戰風景。
宮廟的「公共」與「政治」性格,使其在地方選舉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宮廟是否確實影響選舉?透過互動地圖,我們帶你一次看懂。
在 2020 年的台灣總統、立委大選中,你有亡國感嗎?你認為將滅亡的是哪一個「國」家?
「追尋與再現」系列照片展的作品與敘事,將重現台灣過去十年間的重要新聞事件,同時希望可以讓觀者重新看見,在影像追尋與再現的道路上,攝影記者們的堅持與努力。
透過莫拉克災後航拍紀錄,可以清晰看見,一場風災讓中央山脈南端地貌大幅改變,同時也讓台灣社會的容顏隨之變幻。十年過去,可以向災難告別,不能將歷史忘記。
「你知道,在那個訊息不對等的社會裡頭,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採集影像,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