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為「正義」而戰嗎?槍林彈雨為他們帶來了什麼?
「我有過多次命懸一線的經歷,很難說出當中哪次最危險。」
昔日的商場與住宅區冒著濃煙,炸飛了窗戶的大樓搖搖欲墜,公園變成大片燒焦的空地,甚至連醫院也未能倖免。
利沃夫國家博物館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如今空徒四壁。館長慨嘆:博物館要存活,人民要前來,他們必須學習自己文化的根源。
夾在西方世界與俄羅斯地緣政治中的烏克蘭有怎樣的國族歷史,其內部國民的身份認同經歷了怎樣的撕裂?
在「主權」之下,人的權力和尊嚴是否可見?如果一個國家不是什麼國際組織的成員,是否國民就沒有辦法得到保護?
夾在西方世界與俄羅斯地緣政治中的烏克蘭有怎樣的國族歷史,其內部國民的身份認同經歷了怎樣的撕裂?
有人自製燃燒彈,也有人於Telegram上呼籲大家把路牌拆掉,讓俄軍迷路,更有情侶於戰亂中倉促結婚,隨即拿起步槍作戰。